5月15日下午,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集成电路系在智联楼A507会议室举办“本科办学思想大碰撞——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讨会。研讨会作为学校职教活动周的重要环节,聚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优化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集成电路系教学主任周言敏主持,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主任李志贵、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骨干教师20余人参会。
会上,周言敏结合学校本科合格评估工作要求,强调了课程建设在本科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学校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之一,必须对标国家职业教学标准,突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倡议全体教师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凝聚共识、优化设计,为专业迎评促建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研讨环节中,《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等11门核心课程的负责人依次汇报课程标准修订方案。各团队立足职业本科教育定位,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践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重点探讨如何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例如,《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提出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构建“理论-仿真-设计-验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半导体器件工艺实训》课程则聚焦产教融合,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发模块化实训项目。针对《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课程,团队成员建议增设智能制造设备操作模块,以适应行业自动化升级趋势。通过多维度碰撞,11门核心课程共收集有效建议40余条,为后续标准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讨会历时3小时,通过思想交锋与经验共享,进一步明确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方向。李志贵总结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专业将以本科专业合格评估为导向,持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打造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集成电路系将继续以职教活动周为平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为建设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贡献力量。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集成电路系 供稿)